学工焦点

学工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焦点 > 正文

【安全教育】十月食安行动太会玩!“实验室+棋盘+Vlog”三连击,让健康饮食扎根校园

发布时间:2025-11-01阅读数:

为切实提升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倡导科学、健康、理性的饮食观念,构建“人人关注食安、人人参与食安”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处联合大健康学院于2025年10月17日——10月31日组织开展了以“晋食无忧,健康‘食’力派”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安全教育“单向灌输”的模式,创新设计“食安实验室”沉浸式科普课堂、“食安大富翁”趣味知识挑战赛、“食安体验官Vlog创作大赛” 三大特色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趣味比拼与自主传播中,从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校园饮食安全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实验室里拆“食安密码”!学生亲手解锁饮食安全真相

10月22日,学校实训楼内的专业实验室摇身变为“食安探索基地”,“食安实验室”沉浸式科普课堂如期开课。课堂以6人为一组的实验团队,围绕“食品添加剂鉴别”“微生物腐败观察”“饮品营养数据验证”三大核心实验模块展开探索,让抽象的食安知识变成可操作、可观察的科学实践。

实验台面上,汽水、果汁等常见饮品与专业检测试剂整齐列队,滴管、载玻片、折光仪等器材在灯光下泛着细致的光泽。食品添加剂定性鉴别实验中,远景学院英语2507班的曹家鑫同学屏住呼吸,将检测试剂缓缓滴入汽水中——当淡紫色在透明液体里慢慢晕染开来时,她猛地拉过同桌张何丹的胳膊,声音里满是惊喜:“快看!‘隐形’的添加剂真的显形了!”两人凑在实验手册旁逐行比对,连语气都带着发现新事物的雀跃:“原来这就是亚硫酸盐的痕迹,以后喝饮料可得多留意配料表!”

微生物腐败微观观察实验区更成了“直观教学现场”。过期3天的面包、酸奶样本被小心摆上操作台,学生们用无菌棉签轻轻蘸取样本,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透过光学显微镜,原本肉眼看不见的霉菌菌丝露出了“真面目”——绒毛状的菌丝在视野里清晰舒展,酸奶中的酵母菌则成团聚集。“天呐!原来过期食品里藏着这么多‘有害小家伙’!”智能工程学院通信2501班的闫思如同学瞪大眼睛,一边感叹,一边快速在实验记录本上勾勒微生物形态,“以前总觉得‘过期’只是个数字,现在亲眼看到才知道有多危险!”

饮品营养数据验证实验则成了“拆穿宣传套路”的环节。学生们抱着自己常喝的碳酸饮料、果汁、乳酸菌饮品围在实验台旁,先对着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用彩笔圈出“高糖”“高能量”的标注,再用折光仪检测实际糖度。当发现某款宣称“低糖”的果汁,实际糖度比标签标注值高出12%时,曹家鑫忍不住咋舌:“我这段时间为了减肥,天天喝这款饮料,没想到一直在‘踩坑’!以后买饮品,必须先看数据再下手!”

8米巨型棋盘燃爆校园!食安闯关玩出实用新技能

10月24日,艺术楼前的广场彻底热闹起——一幅长8米、宽6米的“食安大富翁”巨型棋盘铺满地面,彩色粉笔绘制的格子里,“知识问答”“技能实操”“情景处置”等挑战项目一目了然,还搭配了卡通菜刀、食材、电话等图案,鲜活又吸睛。广场四周挂满印着“晋食无忧,健康‘食’力派”的彩色气球,28支参赛战队举着自制的创意队牌,穿着统一队服,个个摩拳擦掌,等待比赛开始。

“掷骰子!开冲!”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现场瞬间沸腾。有的队员盯着骰子祈祷“一定要掷个 6”;有的则半蹲在棋盘旁,跟着骰子滚动的轨迹紧张地移动目光;还有战队成员互相击掌打气。落到“知识问答格”时,队员们争分夺秒抢答:“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这个期限内,品质最佳、安全有保障的时间!”“买预包装食品,首先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回答正确的战队欢呼着向前跳格子,答错的则笑着退回两步,队友们拍着答题者的肩膀鼓劲。

“技能实操格”堪称“食安鉴别小考场”。工作人员刚把发芽土豆、变味肉类、包装破损的零食摆上台,各战队的队员就立刻围了上去。大健康学院营养2501班的王博同学蹲下身,拿起发芽土豆仔细观察:“你们看,这个土豆的芽眼已经超过1厘米了,表皮还有绿色斑点,这说明含有龙葵素,绝对不能吃!”他一边说,一边把土豆放进“不可食用”的红色托盘里。旁边的队友则拿着食品标签,逐字逐句念出关键信息:“生产日期是2025年9月1日,保质期30天,现在都10月24号了,这零食早就过期了!”短短1分钟,他们就精准完成了食材辨别和标签解读任务,引得围观学生阵阵喝彩。

在“情景处置格”,战队需模拟应对校园常见的食安问题:“在食堂就餐时发现饭菜中有异物,该如何处理?”“收到外卖后,发现餐盒破损、食物凉透,应该怎么做?”各战队通过分工协作,清晰阐述“保留证据(拍照、留存餐品)—联系食堂管理员/外卖平台—反馈学生处”的处置流程,部分战队还补充了“避免与商家争吵,理性维权”的注意事项,展现出成熟的问题解决思路。比赛结束后,来自大健康学院营养2501班的王博同学表示:“比起死记硬背知识点,在游戏中闯关更有意思,学到的技能也记得更牢!”

镜头里的食安真相!Vlog大赛让健康理念“传”起来

从10月17日起,“食安体验官Vlog创作大赛”正式启动。活动以“镜头下的校园食安”为主题,邀请学生化身“食安观察者”,用Vlog记录校园饮食安全细节,传递科学食安理念。学生处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报名通知后,各学院积极组建观察小组,经材料审核与线上筛选,48支队伍获得“食安体验官”资格,开启为期两周的观察与创作之旅,最终16支队伍凭借优质作品脱颖而出。

10月31日14:30,三达书院-意空间座无虚席。现场屏幕循环播放参赛Vlog片段,“食安体验官,镜头传真相”的海报格外醒目,紧张又期待的氛围萦绕全场。

当大健康学院“食安先锋队”的作品《外卖从会选开始》播放时,现场瞬间安静。视频中,体验官手持摄像机走进校园周边外卖店,镜头聚焦食品经营许可证与卫生评级标识:“卫生评级A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的店铺才更靠谱!”随后画面切换至外卖接收场景,并结合 同学食用无资质外卖腹泻的真实案例提醒大家收到外卖先检查,有问题及时退,别让不健康食物进肚子!

经专业教师评审,16支团队最终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及“最佳创意奖”“新人潜力奖”各2名。颁奖时,获一等奖的“食破天惊队”队员接过证书,激动的说:“没想到视频能获认可,以后会拍更多食安科普内容!”

以活动为媒,让食安意识扎根青年心中

从实验室里的严谨操作,到棋盘上的趣味比拼,再到镜头下的自主观察,晋中信息学院这场十月食安行动,通过“实践+趣味+传播”的立体模式,让食品安全教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智能工程学院通信2501班闫思如同学在实验课后分享道:“以前总觉得‘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腐败’是课本里的遥远概念,亲手做过实验才知道,原来守护饮食安全有这么多具体的科学方法,以后买食品会先看配料表、查保质期,真正把食安知识用起来。”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鉴别食品添加剂”“解读营养标签”“应对食安问题”等实用技能,更在校园内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安、人人参与食安”的良好氛围。当“科学饮食、安全饮食”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校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正成为校园饮食安全的“守护者”与“传播者”,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注入青春力量。

(供稿:学生处 撰稿:学生处 拍摄: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