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师者不必德高望重,能者即为师,师者不必立于三尺之堂亦可传经送宝。2014年6月17日18:30,我们踏着夕阳步入小礼堂,向10级的优秀毕业生学习,感受榜样的荣光。
用拼搏打造自己的舞台----外语系冯萍
外语系的天之骄子运用自己的专业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舞台,“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英语专业组全国二等奖”、 五万字的英文小说The Way in the Front、通过复旦大学研究生考试,收到波兰华沙大学、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等等,一系列荣誉让大家好奇她背后付出的努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她在上大学之后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强大的自制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让她收获了一次次的成功。异国交流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提高了她的专业水平,学霸的水准加上超人的意志使她得到了超越同龄人的成功。梦想的舞台永远只属于勇于拼搏的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机电工程系宗显聪
和许多同学一样,初上大学的他曾为了自己的“三本”水平而感到自卑。不同的是,他拥有进取的思想。工作方面,他一步步摸爬滚打,从学生会的小干事到连任三年的主席,其中感悟丰富了大学的含义。学习方面,他一直秉持自强的原则,虽不能总做到最好,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让自己问心无愧。均衡的发展给了他更多的经验与能力。
乐观的心态,尝试新鲜事物——经管系闫帅
对于闫帅,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从毕业生晚会的主持到考研的优秀人才,她一直活跃在最前沿。个子小小的她总能带给我们强大的力量。各项校园活动给了她展示自我的平台,无论结果如何,都想去试一试的心态给了她不一样的风采。
成长在路上——环科系张令峰
大学是一段经历,更是一段成长。大学之所以叫做大学,不仅仅是因为更高的学术,还因为它为我们搭建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大学这条路上,每个人都在成长,从大一的懵懂无知,到大四的成熟稳重,其间所有的经历都是一块“磨刀石”,将每个人磨砺的更加锋利。
在“拼爹”的时代“拼自己”——机电系李晓林
相比考研党来讲,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李晓林更早的接触了社会。他成为了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教师。看似风光的工作背后,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李晓林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与一同面试的六名研究生的竞争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在两个月的实习中,他不怕吃苦,认真工作,努力拼搏,最终得到单位的认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工管系刘云飞
学生要始终牢记“学习”这个第一要务,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广泛的学习与本专业相关和感兴趣的知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深知自己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追”、“赶”、“超”,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本次宣讲会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大家不仅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感受到了学长学姐的关切情谊,我们相信信院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