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11”刷屏各大网站版面,即便离“11月11日”还剩4天的距离,而“双11”这个字眼早已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为了让同学们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杜绝网贷,谨防网络电信诈骗。远景学院2016级于11月7日在右岸书院开展了“理性消费、远离网贷、谨防网络电信诈骗”的主题班会。
班会伊始,辅导员裴老师讲到,网购可以有,但不能沉迷,不能过度,凡事都有度,应该秉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消费,否则一时的狂欢只能换来无数的烦恼,最终得不偿失。对于商家而言,他们恨不得天天都是“双11”,恨不得人人都是“剁手族”,可是作为我们消费者,一定得理智了,一旦失去理智,会诱发不少问题。
同时,裴老师强调,网络贷款和校园贷款的陷阱是很多的,与借款时的通畅无障碍相反,想要顺利偿还校园贷借款,往往要在本息之外再扒掉几层皮:除了借款时就已产生的中介费、手续费、代理费、部分平台扣留的押金等,还包括逾期后高昂的罚息和管理费,名目繁多。
案例一: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通过本人贷款和冒用其他同学身份贷款的方式,从不同的金融平台获得6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最终因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
案例二:“裸条贷”的受害者小丽,最初只是在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上借了500元,但在高达30%的周利息面前不堪重负,总欠款达5.5万元,被迫欠下了“裸条贷”。
案例三:网购退款也有坑,小心别上当!上班族项红(化名)在网上购入一件大衣。一个月后收到一条自称是店家的短信,说给她发的衣服被检查出来有问题,为示歉意,可直接退全款且不需退货,随后发了一个“退款”的二维码给项红,扫码后,页面提示输入一张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还需要输入验证码。项红觉得奇怪便从网上私信了店铺,客服人员说从未发短信或打电话告诉买主衣服有问题,且不用退货退全款是不存在的。
案例四:贷款莫心急,渠道要正规!今年4月,白领张某为了凑足和女友的结婚费用,想通过一些途径强行开通借呗,在网上加了一个叫“诚信金融客服”的微信,该客服告诉张某需根据开通借呗的额度来收取一定手续费并承诺开通失败全额退款,为了开通30万的额度,张某交了988元的手续费。随后客服又发来截图,说额度已经开通,但还需要交一笔1500元的手续费激活额度,此时张某察觉到异常,便要求退回手续费,不再办理,再向客服发送内容的时候,发现已被拉黑。
最后,辅导员在此还要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不想成为这些悲剧的主角,那就尽可能不要碰校园贷。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罗列出来的案例大家可能不会再上当,却无法保证不会落入别的陷阱。
第一、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网购切勿冲动,一定要理性选择、合理消费。与时在冲动清空购物车后看着“瘪塌塌”的钱包后悔欲“剁手”,不如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第二、远离网贷,理性消费,网购过程中任何问题及时通过正规渠道与商家核实。
第三、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扫,谨防网络电信诈骗。涉及到金钱交易时,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以利益为由的诱骗之词。
第五、友情也罢,爱情也罢,开口找你借钱的要直接拒绝,尤其不能通过微信、QQ和支付宝等借钱给他人。

(远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