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是我们推开门就能回到的“小窝”,也是日子里欢声笑语、烦恼心事发生最多的地方。当心理关怀浸润这一方小小天地,它便化身为一份“家”的温暖与踏实,悄然融入同学们的日常起居与情感世界。9-10月,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携手书院与学生公寓,面向25级学生持续开展心理老师进宿舍、心理老师进书院宿舍长主题讲座以及宿舍成员团体活动,将陪伴与支持送至学生身边,让心理育人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心理入寝送温暖,解锁宿舍“心”相处
心理老师化身“暖心室友”走进宿舍,与同学们促膝长谈,细致探寻作息规律、人际往来、学业压力等日常点滴。针对作息冲突、卫生分工等宿舍高频问题,老师现场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建立共情联结,传授简单实用的沟通技巧与矛盾化解方法,让宿舍这个“青春小家”充盈着理解与暖意。


微剧定格时光,凝聚宿舍“心”情谊
宿舍微电影创作活动点燃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各宿舍以真实宿舍生活为蓝本精心筹备。大家围坐一堂热烈研讨,将作息磨合的琐碎日常、互助成长的感动时刻、矛盾化解的释然瞬间等鲜活场景融入剧本,用创意构思诠释宿舍情谊的深厚真谛。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彼此包容,在灵感碰撞中重温相处时光里的温暖片段,在思想交融中完成了一场小组协作与相互理解的深度实践,让宿舍情谊在创作中愈发醇厚。

团辅互动搭桥,拉近宿舍“心”距离
为助力同学们更好地经营宿舍这个“青春小家”,心理老师近期走进各书院开展讲座,聚焦“宿舍公约制定”与“集体生活适应”两大核心议题,一改单向宣讲,通过生动案例和情景互动,引导宿舍长学习如何组织室友高效商讨,将作息、卫生、公共空间使用等规则,从“生硬的规定”转化为大家共同商讨出的、愿意主动遵守的“小家守则”,同时,针对作息冲突、习惯差异等常见“磨合期”烦恼,老师也传授了“非暴力沟通”、积极倾听等暖心金句与化解技巧,帮助宿舍长从“管理者”成长为促进包容的“关键成员”,为构建和谐文明的宿舍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书院专场赋能,筑牢宿舍“心”根基
以“寓见你我,共赴心程”为主题,10月面向多个宿舍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际心理雕塑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宿舍成员通过非语言的身体姿态、相对位置与距离,具象化演绎宿舍中的互动模式,将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期待与边界感,以生动而直观的“立体画卷”呈现于彼此眼前。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拨,带领大家观察、感受与反思,不仅深化了对自我与他人的理解,更在无声的默契与共鸣中,学习调整相处姿态,主动构建彼此尊重、情绪相通的宿舍关系,真正搭建起一座通往和谐共处的心理桥梁。



当心理关怀不再局限于咨询室,而是走进宿舍、走入书院,悄悄融入学生日常,沟通则变得自然,寻求支持也触手可及,打破传统心理辅导模式,让彼此之间的“心”距离变得更近。未来,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深耕心理服务创新,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推出更多贴合校园生活的特色活动,让温暖的支持如微风细雨般,自然流淌在每一天,陪伴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一起走向更好的自己。
(摄影:心理部 供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拍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