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

心理育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育人 > 正文

【心理育人】迈好大学第一步!晋中信院多元团辅助力新生共赴成长之约

发布时间:2025-11-04阅读数:

为满足2025级新生多样化心理需求,搭建分层分类的心理支持平台,10月22日至31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五位专职心理老师联动发力,于二餐厅三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多功能心理室及各书院功能空间多点布局,陆续推出OH卡牌探索、沙盘解读、绘画疗愈三大系列主题团辅活动。活动累计开展29场,覆盖480余人,以专业心理工具为桥梁,引导新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探索内心、释放情绪,稳稳迈出大学心灵成长第一步。

OH卡牌探索:以牌为镜,照见真实自我

22日,刘美君老师率先于上河书院览舟·大咖书屋开启“图语心途·叙写我的新故事”活动活动现场,同学们跟随内心直觉自由抽取卡牌,每人选取契合当下心境的卡片后,依次分享选牌缘由——或是被图案的色调吸引,或是卡片意象触动了初入大学的迷茫与期待。“卡牌是无声的倾听者,能帮大家捕捉那些说不出口的感受。”刘老师结合卡牌上的图案,深入解读背后暗藏的隐喻,精准剖析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与内在期许。一张小小的卡牌,成为连接自我与专业引导的纽带,在真诚分享中,同学们更清晰地认知自我,深藏的情绪自然流露。

沙盘解读:沙具筑梦,解锁潜意识密码

22日,古田老师于二餐三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沙趣创想坊开展“玩转心宇宙·构筑梦想沙洲”活动。四五名同学围坐沙盘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启心灵构建之旅:按照规则轮流选取沙具六到七次,将沙具摆放在沙盘不同区域,逐步搭建出专属“心灵图景”。“沙具的摆放没有对错,每一个选择都藏着你们的潜意识。”活动最后,古老师结合沙具类型、摆放方向与位置,细致解读同学们的潜意识状态、人际关系模式与内在需求,为大家提供了全新的自我审视视角。

29日,系列后续场次在学生服务中心211多功能心理室精彩延续。赵小芳老师创新加入“沙具摆放调整”环节。待初始沙盘搭建完成后,同学们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温和调整自己的沙具,并完整分享调整缘由与内心想法。“调整的动作里,藏着你对关系的期待,也能让你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赵老师的解读让同学们深受启发。有学生反馈,“当调整了我摆的‘小房子’,才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想和大家保持距离,通过交流学会了主动靠近。”这一互动形式不仅丰富

了沙盘体验,更让大家在换位思考中读懂自身行为的心理逻辑。

绘画疗愈:笔墨传情,释放内心情绪

24日,景彩峰老师于二餐厅三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绘趣同行阁举办“心灵调色盘·绘出我的能量场”活动。活动无需专业绘画基础,为同学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家仅凭内心感受,用色彩、线条与构图勾勒心境——有的以明快色彩展现愉悦,有的用细腻笔触描绘复杂思绪,还有的通过抽象构图释放压力。“绘画没有标准答案,每一笔都是内心的真实表达。”在景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分享创作思路,解读画作中的情感寄托,那些难以用语言言说的情绪,在笔尖流淌中得到释放与梳理,心灵也在创作中获得平静与疗愈。

31日,张帆老师带来同系列特色场次,以“幽默解压、松弛包容”的风格让现场氛围格外热烈。“我画画的水平和幼儿园小朋友差不多,但这丝毫不影响用绘画释放情绪!”张老师不设任何创作限制,鼓励大家“打破常规”,甚至可以直接用手指蘸取油画棒粉末混合创作。看到有同学拘谨地勾勒线条,她笑着引导,“把画笔当成解压的‘魔法棒’,怎么开心怎么来!”分享环节,张老师用幽默的语言解读画作,让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多数同学表示,“我越画越放松,还和同学互相调侃‘抽象大作’,之前的压力一扫而空!”

三大主题团辅活动以多元场地、丰富形式,共同为2025级新生打造了安全包容、可自由倾诉的心理交流场景。从卡牌的直观表达,到沙盘的潜意识呈现,再到绘画的情绪释放,每一场活动都为新生提供了独特的自我探索路径。

未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深耕心理健康教育,推出更多贴合学生需求的特色活动,用专业与温情守护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助力每一位学子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撰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供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拍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