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的压力化作无形的“小怪兽”,经管学子以一场指尖的艺术疗愈之旅开启心灵突围。3月28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了以“棒”接压力,“扭”转心情为主题的心理活动,通过扭扭棒创意制作构建起多维情感投射空间,引导学子在材料塑形中完成压力转化与自我对话。

参与者置身于“色彩能量站”,面对200余根霓虹色系扭扭棒陷入了短暂的迷茫。通过主持人的“色彩心理学”微课堂,引导大家根据当下情绪选择主色调:焦虑者多取冷蓝,压抑者偏向深紫,而活力充沛者则钟情明黄。这种色彩选择本身成为压力可视化的第一步,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色彩的象征意义在群体互动中形成新的心理场域。


在“扭扭变形记”环节中,同学们经历从无序揉捏到有序创作的逐渐升级。这种手部运动与心理状态的交互印证了具身认知理论——身体的物理操作能够改变心理表征。有的同学把压力具象成 “荆棘王冠”,一边缠扭扭棒,一边释放坏情绪;有的同学编了个 “彩虹螺旋”,在重复扭转的过程中,心情越来越放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创作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治愈。

同学们将各自编制的花束拼接在一起,或插入瓶中,或粘在相框上,好似一座创意拉满的 “压力转化博物馆”,花束造型的作品格外吸睛,不少同学借助这些温柔又治愈的花束,将心底的坏情绪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我院学子将继续以艺术为舟,在生活的湍流中划向更从容的彼岸,让每个平凡日子都绽放出治愈的微光。

(撰稿:胡小蝶 摄影:胡小蝶 供稿: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