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育人

心理育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育人 > 正文

【心理站】心理活动:用指尖温度绘就心灵的繁花——艺术传媒学院3月心理健康专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31阅读数:

为了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韧性。3月14日18:00,艺术传媒学院在杏花书院表达力大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活动,以“创意‘扭’动,编织温暖”为主题。将手工创作与心理疗愈相结合,旨在帮助同学们释放压力、激发创造力,并在动手实践中探索自我、感受春天的生命力与内心的成长。

创意与心灵的碰撞:扭扭棒中的情感表达

活动伊始,艺术传媒学院心理专员冯亚军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简短的正念冥想,帮助大家放松身心,专注于当下的创作体验。随后,便为同学们分发了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剪刀、胶水等材料,鼓励大家用双手去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法。扭扭棒的百变可塑性,象征着每个人内心无限的可能性。同学们在选材、配色、塑形的过程中,逐渐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从简单的花朵到复杂的蝴蝶,从可爱的眼镜框到抽象的几何形状,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同学们独特的情感与思考。扭扭棒不再是单纯的手工材料,而是成为了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桥梁。通过创作,同学们不仅展现了巧手匠心,更在无形中完成了对自我情感的梳理与表达。

创作中的心理疗愈:解锁隐藏的成就感

在活动的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体验:“起初,面对一堆材料和工具,我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扭出的形状总是不够完美。但随着一步步的尝试和摸索,我逐渐掌握了技巧。当第一朵小花在手中成型时,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个过程让我明白,耐心和细心是成功的关键,任何看似简单的事情都需要用心去完成。”“刚拿到扭扭棒时,我满心都是忐忑,担心自己做不好。但随着创作的深入,我发现,扭扭棒的每一次弯曲和扭转,都像是在梳理我内心的情绪。扭出来的不仅是一件手工作品,更是我内心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她们的分享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许多同学表示,创作的过程让他们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好往往源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自信。

心灵的成长:在指尖绽放的力量

此次心理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创作中释放了压力,还帮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增强了彼此的情感连接。通过分享与倾听,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心理专员冯亚军老师在总结时提到:“扭扭棒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一次自我探索与心理疗愈的旅程。每一件作品都是同学们内心世界的映射,而每一次分享都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用创意和耐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心灵的温度:扭出温暖的回忆

以扭扭棒为媒介,将春天的活力与心灵的成长完美结合。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和无限的创意,将五彩缤纷的扭扭棒变成了一个个充满春天气息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他们对春天的热爱,更象征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成长的追求。  

相信这次独特的体验,将成为同学们心中一段珍贵的回忆,并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探索自我、勇敢前行,用双手和心灵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撰稿:刘宇璇 摄影:张艺潇 供稿:学生处 艺术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冯亚军